2024全球6G發展大會,6G+AI打開想象新空間 二維碼
91
![]() 11月13日,2024全球6G發展大會在上海開幕。主旨演講環節,多位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分享了關于6G技術的思考,AI也不斷被提及。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,支持更高的傳輸速率、極低的延遲;相較于5G,6G提出了新的場景,例如通信和感知的結合、通信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泛在物聯,指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、任何人、任何物之間的信息連接和交互,“6G連接的對象不僅是人,還有各種智能體,如機器人、元宇宙等?!?/span> AI for 6G,是利用AI技術增強網絡和終端能力,提高智能化水平,豐富AI應用。而6G for AI,是6G網絡成為分布式高效、節能、安全的AI服務供給平臺,向用戶終端等第三方設備提供智能及計算服務,并使用網絡側提供的AI及計算資源。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發言中講到,AI需要和6G結合,6G也更需要AI。當前基礎大模型可以用到6G上,尤其是智能客服以及供應鏈管理,還可以開發一些場景模型,用于網絡規劃和優化。而他更期待的是,未來空口(手機等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通信協議和接口)的創新能通過AI對信道進行精確匹配以及優化波束的權重、方向等等,提升效率。不僅在空口上著力,把AI用于無線接入網,在信道建模、空口優化、移動性管理以及整個網絡的安全性和綠色化等方面,還有很多機會和空間。 與AI的融合更加普遍 “6G將實現空天地一體的全方位通信,覆蓋地面、空中,甚至包括偏遠的海洋和沙漠地區。這些應用場景對標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馮躍軍介紹說,6G要求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時延,對于無線通信測試公司來說,需要在高頻太赫茲和大帶寬信息處理方面具備足夠的技術積累。 6G的帶寬將達到5G的百倍以上,頻段可能提升至太赫茲級別(Tera Hertz,THz)。6G基站不僅存在于地面,還可能部署在空中,這對測試儀器的要求也大幅提升。 “未來AI技術的發展對無線通信領域提出了新的需求,要求更高的通信承載力和通信速度,感知判斷也會更加敏銳?!瘪T躍軍表示,在感知和判斷方面,AI的敏銳度將越來越高,甚至能夠實現完全自動化判斷,不再依賴人類的直接干預?!爱敻兄綗o人機時,一旦檢測到信號,利用AI就能直接處理,很快告訴我們大概的路徑,為人們提供最佳路線?!?/span> 6G標準制定競爭更加激烈 馮躍軍表示,中國移動通信經歷了“2G跟隨,3G突破,4G并跑,5G引領”的發展歷程,進入6G時代,我們將面臨國際間標準制定的激烈競爭。 “6G標準一旦提出,必須在通信儀器上進行驗證,再在應用中改進?!彼嘎?,他所在的企業當前正在與中國信通院等機構緊密合作,就測試規范和測試方法提出建議。例如,在6G核心算法或芯片設計上,提供信號模擬器等設備,搭建測試環境,讓研發人員在測試平臺上驗證算法和技術設想。 “如果把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比作‘信息高速公路’,那么無線通信測試就是這條高速公路的‘標尺’。如果缺少測試儀器,移動組網將舉步維艱?!?/span> 據了解,目前中國在無線測試儀器方面也面臨“卡脖子”困境,尤其是毫米波和太赫茲等高頻測試儀器。由于國內技術有限,需要測試的高頻測試儀器又存在進口困難等問題,這一限制影響了芯片的測試進度和精度,甚至阻礙了項目推進。馮躍軍認為,國內亟須在該領域建立自主的測試儀器研發能力,以避免受制于人。 在“全球6G進展”環節,來自歐洲、韓國、日本、中國的6G推進組織的專家介紹了各自國家和地區的6G發展情況。6G也好,AI也好,毫無疑問是目前這個時代未來感最強的領域,推動6G關鍵技術及架構成果形成全球共識,深化國際合作交流,促進6G創新發展,維護全球6G統一生態。 |